打工人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回家癱平,洗澡前在沙發上癱,洗澡后在床上癱,如果在睡前有個相對美妙的癱平體驗,絕對是一天中血槽回春最快速的方式。
A:科學系統的照明設計一直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。
臥室照明
一個科學、系統的臥室照明設計,不僅能營造放松的氛圍,還能更好的幫助我們得到良好的睡眠,在裝修過程中不可輕視對待。
所以臥室照明也不會千篇一律
一般而言
床頭會作為臥室的重點照明區域
其余部分可以做補充照明
讓臥室照明有主次之分
可兼顧功能與氛圍感
1:日常照明:兼顧溫柔與可視性
燈光建議:·吸頂燈/吊燈/明裝筒燈
臥室因為是睡覺、小憩、癱平的舒適區域,所以燈光設計不宜太亮,建議采用接近自然光色的中性燈色,色溫≤4000k,更柔和的光源表達會讓心境更為寧靜,幫助進入睡眠狀態。
▲主燈日常照明+吊線燈輔助照明
在光源設計上,我們要避免光源直接照射眼睛,以免產生眩暈感、影響睡眠。這不僅意味著站立時光源的設計,還需要考慮躺下來時的光源設計,如果在剛醒的時候,忽然被燈光直射,不僅刺眼,還會帶有較強的壓迫感,不免會滋生許多的起床氣。所以,溫柔照明才是臥室照明的真諦。
▲主燈日常照明+落地臺燈輔助照明
▲筒燈+吊線燈+隱藏氛圍燈帶
/避坑小貼士/
雖然很多人喜歡在床的正中間或者床頭上方安裝射燈,不論是為了日常照明,還是為了床頭裝飾畫打光,我們都不建議做這樣的設計,因為咋一看沒問題,可只有當你躺下來的時候,光源會直接照射眼睛,那會是一種你絕對不想嘗試的照明體驗。
▲照明設計
2:睡前照明:功能和氛圍都要拿捏住
燈光選擇建議:壁燈/臺燈/吊線燈
大多數人在睡覺前喜歡玩玩手機,或者看看雜志這些紙質讀物,睡前就需要更溫柔的燈光伴隨,這時候床頭燈就會發揮巨大作用,可以在床頭設計暖黃色的壁燈/臺燈/吊線燈,不僅具有美觀的空間造型效果,且具有相當的實用功能性,更重要的是,不會造成眩光、眩暈等使用問題。
▲壁燈輔助照明
▲ 吊線燈輔助照明+暗藏氛圍燈帶
這類睡前照明燈的色溫建議采用≤3000k較為適宜,溫和昏黃的反射光和漫射光,可引導人體睡眠生物鐘,讓我們睡前有個安寧靜謐的入睡氛圍。
▲主燈日常照明+吊線燈輔助照明+氛圍線性燈
/避坑小貼士/
如果采用壁燈或者臺燈作為睡前照明輔助燈,那么我們對色溫就需要有更認真的要求,光源不能太刺眼,也不能太昏暗,保證舒適,也要兼顧功能性,中性光是最好的選擇。
3:起夜照明:不用太亮,看得見地面就行
燈光建議:隱藏燈條/隱藏燈帶/智能起夜燈
起夜燈的存在是為了方便夜晚忽然起床的需求,比如老人夜起如廁、新手父母夜起照顧孩子,都更需要起夜燈照明,算是一種微功能氛圍燈。
▲床沿感應燈
微弱的光照是防止過于黑暗而撞到家具或者跌倒,因此,起夜燈無需太亮,只需照亮地面即可,安裝在床沿或墻腳邊相對更科學。
▲墻角感應燈
現在多以感應燈為主,揮手即可亮燈,人來即亮,人走即滅,方便又節能。
/避坑小貼士/
很多這類起夜照明感應燈會安裝在床底下,容易在不經意的時候觸發感應到,比如翻個身亮一下,或者打呼也能亮一下,就很難睡踏實。
▲不建議安裝床下感應燈
如果家里有貓貓狗狗的話,那么就不建議安裝低高度的感應燈,咱們還是踏踏實實安裝床頭手動小夜燈比較好,免得一閃一閃的難以睡著。
▲建議安裝床頭手動小夜燈
擁有一個良好的臥室照明,能給咱們下班后的休憩,帶來更多的幸福感與歸屬感,讓溫馨舒適的生活,伴隨我們的每一天。